主要内容
数十亿 AI 投资的激增引发了关于该行业是否正走向类似网络泡沫的争论。投资者密切关注热情是否消退或基础设施和芯片的高额支出是否未能带来预期回报的迹象。美国银行全球研究的一项近期调查发现,54%的基金经理认为 AI 股票已处于泡沫领域,而 38%不同意。
尽管对 AI 持乐观态度,但怀疑论者仍不相信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一些人甚至称其为骗局或等待破裂的泡沫。在思科最近的虚拟媒体圆桌会议——2025 年 AI 准备指数:准备引领价值中,亚太、日本和大中华区(APJC)高级副总裁兼总裁本·道森将当前的 AI 热潮与互联网早期进行了比较。他表示,这种规模的技术转变通常遵循一个熟悉的模式——早期兴奋、大量投资,在长期价值确立之前最终进行市场调整。道森指出,虽然一些 AI 项目或商业模式可能不会持久,但总体转型是真实且持久的。他补充说,就像互联网革命一样,AI 将永久重塑商业和社会,忽视它的组织将自担风险。
公共政策也在塑造 AI 周期的发展方式以及政府如何缓解潜在 AI 泡沫的风险。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所指出的,在美国,政府通过激励和早期投资鼓励私人创新,帮助定义了过去的技术时代。现在在 AI 中也可见到同样的模式。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将 AI 视为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问题,发出了速度至关重要的明确信息。中国采取了国家主导的方法,将资金导向本地 AI 公司以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在欧洲,努力更多地集中在监管上,尽管对过度监管的担忧导致了新的计划,如 AI 大陆行动计划和 10 亿欧元的 Apply AI 基金,以提高采用率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和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大量投资,甚至在广泛的 AI 需求存在之前。这些早期投资假设采用最终将证明建设是合理的。但如果需求放缓,一些投资者可能会留下搁浅资产,就像网络泡沫后的未使用光纤网络一样。对于企业来说,挑战不同。它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为下一波基础设施融资,而是如何使用 AI 来加强其运营。在网络泡沫衰退中幸存下来的公司,如亚马逊,通过将技术与实际商业价值相结合而不是市场炒作而取得成功。
英国央行最近警告说,如果对 AI 的信心动摇,市场可能会遭受急剧调整,称其对英国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重大”。这一警告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 AI 相关估值上升速度的日益谨慎。一些投资者和经济学家也有同样的担忧,他们认为 AI 支出的快速步伐可能超过短期回报。然而,其他人认为,现在建设 AI 基础设施是未来创新的重要基础工作。
当被问及公司是否担心 AI 基础设施成本和能源需求时,思科 APJC 云和 AI 基础设施董事总经理西蒙·米凯利表示,他从相反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说,现在发生的不是担心产能过剩,而是为支持 AI 工业化进行大规模建设。他说,问题不是今天是否存在 AI 需求,而是世界是否准备好迎接 AI 带来的变革。